找到相关内容218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谈修不放逸与精进

    ,使善法增益,这种断恶、不善法之后,用累进的方法,以精进力成就善增长,这就是修断断。  二者、律仪断:  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,是生恶、不善法的根本。所以,行者若能善加维护自己的眼根,不使其在...

    智 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2065908.html
  • 清净道论·序品

    作的含藏慧。见轮回而生怖畏者为“比丘”。“彼当解此结”,“彼”,是具备此戒及由心字所显示的三摩地与三种慧和勤等六法的比丘。譬如一人立于大地上,举起最利的刀而斩除大竹丛一样,他则站于戒地上,以精进力策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5467941.html
  • 龙清笠增巴所传出的道次第

    王如来三身所流出。如是便能发清净心依止次第前行,于三界五欲起出离之念,缘无量如母有情生起菩提愿行,最后得以真实接受大圆满法的修行。循个别行者精进力之大小,便能分别于短期或数生的时间中而得证品位不同的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1668146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及研究》序

    策力,发愿达成此一目标,念兹在兹,方能产生强大的精进力(正精进),来实行正语、正业乃至正定等诸道品。  须知,八正道不只是解脱道的道品。在《阿含经》中,八正道称作“古仙人道”。仙人是佛陀的旧译词,因此...

    释昭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5868452.html
  • 新年伊始 一齐恭颂“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”

    ”、 “割肉喂鹰”。因此,虽然弥勃菩萨较之更早发心,却比释迦牟尼佛晚了九劫才成佛,凡此都因释迦牟尼佛的大精进力有以致之。  弥勒菩萨修习菩萨行时,有“不修禅定、不断烦恼”的特性。因为他在证成菩萨道的...

    汝 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369439.html
  • 吕姝贞著《慧沼《劝发菩提心集》研究》序

    原因是,必须以正见来确立人生目标,再以正志作为趋策力,发愿达成此一目标,念兹在兹,方能产生强大的精进力(正精进),来实行正语、正业乃至正定等诸道品。   须知,八正道不只是解脱道的道品。在《阿含经》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2980094.html
  • 佛陀与佛法

    破除身心的懈怠(精进力);念根增长了,破除种种邪念,能成就出世的正念功德(念力);定根增长了,破除种种乱想,能发种种的禅定(定力);慧根增长了,就能遮止三界的见思惑(慧力)。   七觉分:能拣择诸法...

    释振冠

    |基础|佛法|佛陀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17295093842.html
  • 读《华严经》论分别

      同样地,在《华严经》中分别亦多不胜举,例如:如是种种各差别;如因陀网各差别;一切国土心分别;种种差别如尘数;众生随业种种别,十方内外难尽见;如是种种精进力,欲悉了达分别知;一切众生种种解,心所好...

    王诗民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32294524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98)

    所有蚊虻蜂,如是诸虫蛆, 若发精进力,咸证无上觉。 有些人说:“我这种人特别可怜,没有智慧、没有精进、没有境界,怎么可能成就呢?不要说佛果,连阿罗汉的果位也遥不可及!”于是自己轻蔑自己,自己...因此,对如来的金刚语,我们理当深信不疑。 那么,如来是怎么说的呢?在《妙臂请问经》为主的经典中,佛陀讲过:一切众生,包括蚊虻、蜜蜂及老虎、豺狼、狮子、狐狸、犬等,都具有如来藏,若能发起精进力,...

    索达吉堪布宣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8/09291713297.html
  • 百法论议

    善行方增。此治懈怠之病,世有淳善之人,无精进力,软暖因循,故终身无成。轻安者,谓离三毒粗重昏懵,如释重负,则身心轻快安隐,堪任善行也。不放逸者,以纵贪嗔痴,无精进心,是为放逸;此不放逸,乃三根精进四法上防修之功能也。行舍者,由精进力,舍贪嗔痴,则令心平等正直,任运入道,以念念舍处,如人行路,不舍前步,则后步不进,故名行舍。以有此舍,令心不沉掉,故平等耳。言行蕴中舍者,以行阴念念迁流者,乃三毒习气熏...

    憨山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0239728.html